爱心新闻
 
爱心公告
活动报导
媒体报导
国示爱心新闻
国内爱心新闻
热门排行
爱心品牌企业
等待援助
学校名称:贵州黔东南州社会福利院
孤儿人数:120人
学校地址:贵州黔东南州社会福利院
联系方式:贵州黔东南州社会福利院 联系人:陈国经 电话:0855-8221929 手机:13885596627
联 系 人:
学校名称:王家玉孤弱聋盲学校
孤儿人数:221
学校地址:安徽省颍上县东三十铺王家玉福利院
联系方式:联系人:王家玉 手 机:15805586194 电 话:0558-4232551 4231235
联 系 人:
学校名称:太原市社会(儿童)福利院
孤儿人数:400
学校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
联系方式:0351-6963786 6963856
联 系 人:左小姐
学校名称:宜昌市社会福利院
孤儿人数:74
学校地址:湖北宜昌市社会福利院
联系方式:联系人:袁主任 电 话:0717-6058912 传 真:0717-6834978
联 系 人:
爱心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人物纪实
 
82岁慈善老人 11年捐助22名贫困生
发布时间:2010/3/25 10:52:58   查看次数:190  

善名流布 同道渐多

在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黄宅内村,问起黄年权,村里人人夸赞:“老黄嘛,助学热心人哪!”
黄年权今年82岁,本该安享晚年,他却老想着别人:自1997年至今,他陆续帮助22名孩子圆了上学梦。

黄年权的助学善行,得到了子女的大力支持。
四个儿子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,但都自愿做了他的后盾,不仅毫无怨言,还经常“挤”出钱与父亲一同助学。
黄年权的草根慈善精神,感动了周围的人。亲戚、同村的人,都成了他的同道,他们不是富豪,甚至并不富裕,但他们也都毫不犹豫地向更困难的人伸出了援手。    
挤出来的助学款

1996年,老黄利用家里订阅的七八份报纸,三块木板在自家墙外办起了墙报,免费供附近居民阅读。渐渐地,老黄注意到了报纸上关于失学儿童的报道。他自己只上过三年半的学,特别心疼这些读不起书的孩子。他把这些报道都收集起来,贴到墙报上,见阅读这些报道的人越来越多,老黄萌生了发动远亲近邻助学的想法。老黄首先拿出了500元助学基金,而那时,他每月的退休金仅700元。老黄说,我和老伴平时花费不多,省省用就能把钱挤出来了。

老黄的举动,感染了周围村民,让老黄最为感动的是第一位捐助者——1997年的一天,苍南县大观乡后洋村靠拉板车养活一家五口的张秉成,找到了老黄家,他从口袋里摸出50元钱给老黄,表示要捐给读不起书的孩子。
追问之下,张秉成才告诉老黄,这50元钱是他拉了一天板车加上前一天帮人干粗活赚的工钱。
老黄接过钱,哽咽得说不出话来。去年,老黄88岁的老邻居黄君修,也拿出了多年来省下的500元钱,与老黄一同助学。

四处奔波 为筹善款

苍南县昌禅乡林光选考上温州大学管理系却无钱读书,老黄送上了1000元钱;苍南矾山父母双亡的蓝家两兄弟因贫困失学,老黄又捐助了1000元……
报纸上报道的因贫困而失学的苍南学生,老黄都一一记着,主动送上爱心款。他热心助学的名气也渐渐传开了。 

一天傍晚,老黄刚吃过饭,发现门外站着一对父子,他便上前询问。原来,那对父子是慕名前来向老黄求助的。因黄家成考上了北京建设大学,但家中实在贫困,为了凑学费,父子俩从苍南赤溪徒步来到了灵溪。

 老黄当即带着这父子俩到处凑钱,他自己首先拿出500元,到灵溪蔬菜教育所筹了500元,其他热心的邻居也100元、200元地献爱心,共凑齐2200 元,但这些钱还是远远不够。老黄又带着他们跑到当地民企和统战部门,各凑了3000元。捧着总共8200元的爱心款,这对父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
老黄笑着对他们说,“孩子可以安心去上学了。”捐资多少 从未算过,老黄有本账本,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每位捐助者的爱心账。记者发现,账本上黄姓人特别多。老黄笑着说,有些是同村村民,有些是亲戚。他指着账本上一栏“长期通宵达旦强劳动谋生活的黄涯夫妇,也从日常生活中挤出500元”说道:“这是我儿子和儿媳妇。”

老黄有四个儿子,生活条件有好有差,但对父亲助学善行的支持,却十分一致。老黄的妻子郭云和,是他的贤内助,她不仅从未抱怨,还和老黄一同省吃俭用积钱助学。看着清晰的账目,记者询问老黄,这些年来为助学花了多少钱。老黄却是一脸茫然,连连摇头道:“没算过,没算过。”去年春天,老黄夫妇停掉自家楼下经营多年的酒品零售店,办起了义务阅览室,他与妻子齐当图书管理员,他觉得这也是助学。 

在他看来,助学,并不是家财千万的富豪的专利。普通人,只要有慈善之心,人人可以,时时可行。